活动案例蒜苗宝宝生长记
作者:韩文敬 作者单位:德州市齐河县第三幼儿园 小编推荐理由: 小编推荐理由: 丰富的过程,可以继续挖掘的内涵!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中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:“对周围的事物、现象感兴趣,有好奇心和求知欲。”为了培养孩子们这种善于观察、乐于探究的优良品质,感受植物生长的奥秘,我班开展了“蒜苗宝宝成长记”的种植活动。 种植前,我带孩子们观察了大蒜的外形特征,同时向孩子们提出问题:“孩子们,老师考考你们,怎么才能让蒜苗宝宝长的更快、更好?” 这可难不倒小朋友们,别看小朋友们小,但我们以前还种过菠菜、油麦菜等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道:“植物的生长需要水、土壤、阳光。”有的补充到:“还需要我们的爱!”(小编注:植物的生长还需要空气,此处可能是孩子回答疏漏。可参阅《科学启智》微杂志之前刊发的类似文章) 一 选种 要想种出“最棒的”蒜苗宝宝,要先从选种开始。为了保证蒜宝宝的出芽率,宝贝们在认真的挑选大蒜,选出最饱满、最强壮的蒜宝宝。 二 土壤 光有优良的种子可不行,肥沃的土壤也是很重要的哦。为此,宝贝们专门去菜地弄来了肥沃的土壤。 三 种植 10月22日为了让孩子们多角度,更直观,更深入的了解蒜苗的生长发育情况,我们采用水培和土培两种形式来种植蒜宝宝。 水培:把蒜宝宝放入容器里,直接浇上水就可以啦! 土培:也很简单,把掰开的蒜瓣轻轻插入土壤里,然后给它们浇上水。 种植完毕,让我们“静待花开”吧! 四 观察和记录 10月25日“老师,快来看呀!蒜宝宝发芽了!”两天后,有有像发现了新大陆般大喊道,其他孩子们也闻讯围了过去。真的呢!蒜苗的顶端裂开了,露出了一点浅绿色的芽儿,像小鸡从蛋壳里刚伸出来的小嘴,用手一摸,软乎乎的。 敏行提出疑问:“好像水里的蒜苗比土里的要高了一点点,为什么呢?”其他小朋友经过观察也附和道:“真的呢!”对于孩子的疑问我并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让他们继续观察吧!孩子们对这个事情很兴奋,我借机引导孩子们:那我们量量两天的时间它到底长高了多少好不好?孩子们欢心雀跃的拍手。 我们采用了在筷子上做标记的方式来测量。 测量结果出来啦。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过程。 10月25日,第一次测量和记录。 温暖的室内环境,加上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,蒜苗的生长速度很快哦! 10月28日10月28日,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测量和记录。 11月4日周一早上来到幼儿园,孩子们惊喜的发现:过了一个周末,蒜宝宝竟然长这么高了! 再次测量,蒜苗的高度已经赶上筷子高了呢! 宝贝们用手来丈量,试图找出长得最高的那株蒜苗! 11月4日,第三次测量的记录 “老师,你看,它的根好长啊!”肖晨宇兴奋地告诉。“那你们知道这些长长的根有什么作用吗?”我问。“老师,我知道,它就像吸管一样来吸水给蒜苗喝!”优优回答道。“就像大树的根一样”国家乐边说还边比划着大树的样子。我及时表扬了孩子们的回答,并告诉孩子们:“蒜宝宝就是靠这些长长的根系来吸收养分才能长出这么高的蒜苗呢!” 伴随着对蒜苗持续性的观察,再次对水培蒜苗和土培蒜苗进行对比时,我们惊喜的发现,土培的蒜苗后来居上,已经超过了水培的蒜苗。 为什么开始水培比土培蒜苗长得快,后期土培比水培蒜苗长得快呢?为此我翻阅资料,给孩子们做了详细讲解。 五 收获种植成果 当我问到孩子们想不想尝一尝小蒜苗的味道时,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:“想吃。”说干就干,那我们就先来收割蒜苗吧! 瞧我们收获还不少呢!割了这么多的蒜苗。 郭敏行奶奶自告奋勇拿回家帮我们炒了三份鸡蛋炒蒜苗,用料很足,放了好多鸡蛋呢。其他家长们拿来了一次性筷子。 孩子们闻着好香呢,迫不及待要吃一口啦! 开吃喽! 六 美好的期待 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,宝贝们好开心!赵德辉说:“我还没吃够呢!”我说:“那我们等这些蒜宝宝再长出新的蒜苗来再给大家吃好不好?!”孩子们兴奋之余还有点疑惑:蒜苗剪没了还能再长出来吗?那让我们继续观察,拭目以待吧! 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地体验未知。 给孩子一个实践观察的机会,是教孩子们认识自然的最佳途径。通过此次主题实践活动,孩子们在种植蒜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植物生长的神奇,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了有劳动有收获的成就和喜悦。 科学启智因为喜欢,所以感谢并鼓励作者!
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huihuisuana.com/hhsyl/6336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蒜苗炒鸡蛋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