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忆里的家乡青蚕豆
下班的时候,从洋港河上的旺池路桥边经过,看到有一个农妇在那里卖青蚕豆荚,一袋10块钱,大约3斤多的样子。比超市里的贵,据农妇介绍这是她刚从地里摘下来的本地新鲜蚕豆。冲着本地、新鲜,贵就贵一点,买回来一袋子。 现在的农产品其实是不太分得清季节的。春节期间,上海的菜市场就有青蚕豆荚出售了,一斤售价近10元,我也买过两回。但是要说到最好吃的蚕豆、最正宗的味道,还是家乡的当季出产,是小时候吃过的妈妈煮的蚕豆。 家乡产蚕豆,并没有大面积的种植,都是种麦后,在麦田的田埂上,或者家前屋后的空地上栽种一部分。蚕豆经得起寒冷,但气温过低,也会被冻得全军覆没。经过一冬天的考验,春天到来的时候才会生机勃发,快速生长。开花结荚,则是在仲春之后,春末夏初的时候,头批本地产的青蚕豆才会上市供应。蚕豆结熟,基本上跟麦子的成熟时间差不多。 我们本地种蚕豆,叫“承蚕豆”,一手持小锹,在地上挖下去,前后一崴,在松软的地上撕开一道口子,一只手趁机将两三粒蚕豆种顺着小锹的后背,准确的落入挖开的口子,然后用小锹拍一拍,将挖开的口子合上。蚕豆落下,正好由下面挖出的口子接住,这大约就是承蚕豆的“承”的意思。 蚕豆开花结荚之后,蚕豆米在豆荚的保护下慢慢长大。还在蚕豆米很小的时候,剥开壳,里面弱弱嫩嫩的蚕豆米是可以生吃的,甜而多汁。小时候肚子饿得不行的时候,很多孩子都偷吃过地里的嫩蚕豆。 最好吃的时候,还是身姿丰满的青蚕豆。连同豆荚一起买回来,豆荚翠绿,用食指与无名指抵住,大拇指使劲一压,豆荚压断,拇指、食指、无名指一齐发力,蚕豆就乖乖地从断开的豆荚壳里跑出来。整个动作熟练之后,极具艺术感,乡下人将这个动作称之为“啵(入声)蚕豆”,既绘声也绘色,十分形象。 刚上市的蚕豆还比较嫩,再过几天,蚕豆就会老一些。接近成熟的蚕豆尾巴上的线就变成黑色的了。蚕豆成熟度高一点,吃起来起沙,但是蚕豆米的壳也会硬一点。嫩蚕豆,老蚕豆,只要是青蚕豆我都是连壳一起吃下去的,有些人会把蚕豆米的壳吐出来,有的人连嫩蚕豆都吐壳。 关于吃蚕豆吐壳,有一件趣事可以聊一下。我们队里有个新女婿上门,老丈母炒了青蚕豆招待。新女婿吃蚕豆的时候,蚕豆米的皮壳吐了一地,老丈人看到后,不声不响的把女婿吐在地上的蚕豆皮壳全部捡起来,洗干净后,当着女婿的面全部吃了下去,这让新女婿羞愧得无地自容。说实话,当时粮食非常紧张了,能吃一顿饱饭都不容易,确实不应该吐掉青蚕豆的皮壳。 青蚕豆炒蒜苗,可以当菜,也可以用来煮饭煮粥,当做代食品。最有趣的吃法是母亲用针将蚕豆米串连成一串,煮粥的时候跟着米一起下锅煮,粥煮好后,把蚕豆串捞出来洗干净。我们挂在脖子上边玩边吃。戴着蚕豆项链跑到外面去转一圈,羡慕得小伙伴们直流口水。#头条创作挑战赛##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##你的童年时光里陪伴你的零食是什么#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huihuisuana.com/hhsyf/11549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许渊冲一直做喜欢的事情就够了北京日报客
- 下一篇文章: 记忆中的味道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