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了个159岁的豆腐
搞企业做品牌,成都至少有两大杰出女性。一个是现在红旗连锁的曹嬢嬢,另一个就是会弄豆腐的陈麻婆。 不管是不是麻脸做的,是不是女老板做的,都叫麻婆豆腐。甚至,包括自己家仿照做的。一旦跟风,就是实火。 都不是差点点岁的问题。 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(年),陈麻婆豆腐,可能是成都餐饮店中,现在还存在着的、最老的一个,实火了年。 在很多餐馆吃过麻婆豆腐,但老字号陈麻婆豆腐,之前确实还没吃过。这一期的百年老店上新,就去吃个豆腐。 打车到后子门附近的总店,成体中心静悄悄,周围升级改造,陈麻婆开设在大楼中,不算好的地段。入口处中式建筑结构的装饰,是如今百年老店的标配,见怪不怪。 扫码测温,进入,我们还是有点方。第一个感觉就是:高级。 第一次来,两层的结构,盖碗茶样式的灯具悬挂在头顶。外面有招牌,里面也有招牌,像故宫大殿中的“光明正大”牌匾。 每一层台阶都带有灯带,楼梯转角处专门设置有一个平台的等位区,这是生意兴隆的自信。我也愿意称之为这是成都较为高级的等位区。 左手边是“宽窄巷子”,我们6位,被引导到室内的“春熙坊”入座。午间时刻,一共三桌客人,靠窗,我们坐得很开。几乎没有乘坐旅游大巴抵达的游客用餐。 陈麻婆豆腐,早已不是一间主要为挑油的脚夫提供便餐的饭铺。画风适应现在,那味道可还吃得惯? 麻婆豆腐、回锅肉和宫保鸡丁,依旧是我们要重点测评的三道菜。我们还按照口味点了一份酸菜黑鱼片,一份香菇肥肠,一份烧椒豆花牛肉,以及一份蔬菜豆腐汤。 随机点的,都很不经典,但万一好吃喃。 来陈麻婆豆腐不点麻婆豆腐,那多半是来装怪的。豆腐上得很快,装在石锅中,滋滋冒着热气。 汤色红亮,芡勾得不多,一撮花椒面和一些蒜苗,洒在上面。只要看到沸腾,就想拍动图,新鲜呀,诱人啊。热气中,味道浓烈。 好像现在餐馆都爱用更有助于保温的容器装麻婆豆腐,起先肯定不是这样。 最早,陈麻婆是卖给普通在外的劳动人民,挑油的脚夫自己贡献油,外带豆腐和肉末,请老板娘代为加工,给点加工费即可。 日本人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纪录片中,麻婆豆腐也是大锅炒的,用普通盘子白碗,更偏向家庭的装盛摆盘。 天冷,拥有新装盘的麻婆豆腐其实也没有沸腾多久。 豆腐软嫩适中,没有豆腥味。肉末颗粒明显,吃得到真正的肉。调味后,香和辣,浓稠地包裹住豆腐。 在咬碎豆腐的那一刻,香味又瞬间混合进豆腐中,香味得以更充分地在口腔内搅拌。 和我们之前更新的百年老店系列中的麻婆豆腐相比,陈麻婆豆腐的辣味要更加突出。但是麻味,不那么明显。或许可以考虑恢复自己加花椒面的环节。 整体上,这一道麻婆豆腐,是下饭的,合成都人的味道,没有迎合外地人。 麻婆豆腐,没有丢招牌的脸,值得再点。 宫保鸡丁,就还是努力餐的更胜一筹。陈麻婆的宫保鸡丁,甜味过重,辣味几乎没有,口味也比较单一。 不管是荔枝味还是鱼香味,川菜复合口味的精髓,就是好几种味道均衡地混为一体,在细品中发现好几种味道的美妙。而不是直接给一个猛的刺激。 鸡丁的质感,吃起来也比较一般。不够Q弹不够饱满,略水、略松垮。整个菜中,想要表扬的只有花生米,是脆的,适合下酒。 烧椒豆花牛肉,在 康康心目中,这是这顿饭最好吃的一道菜。厚油封温,牛肉极其滑嫩,入口即化,似锤打剁成肉泥,再形成片状。甚至,比鱼肉还更加柔和。 辅料中,青椒剁成末,辣味中自带一股清新,稳稳当当地挂在每一片牛肉片之上。从上桌起开始计算,这道菜可以沸腾一分多钟。 牛肉片下面盖着的豆花,也是很好的储存热量的食物。豆花直接浸泡在蘸碟之中,孔隙中吸收足够的调和味道。豆花嫩的口感中,又裹着青椒的鲜脆,算得上特别。 常见的回锅肉,肉都一样,不同的一般只有肉的搭档,菜从蒜苗、海椒和莲花白中选。 当在菜单上看见名字叫做旱蒸回锅肉,我们有点兴奋,哈,还有这种回锅肉,没吃过,怕是很稀奇。 问服务员,服务员一句就是蒜苗回锅肉,在大冬天中,又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。菜上桌,乍一看,是没啥特别。 肉炒得,不是我爱的干香的那种。水分略重,幸好,还是很香。肥瘦适宜,肉片有大,有小,刀工不那么匀称,更偏向于家常的做法。 建议领班对服务员加强培训。 旱蒸确实是一个今天不太能吃到的川菜种类。在一本名为《四川菜谱》的内部资料中,回锅肉就包括了回锅肉、旱蒸回锅肉和旱蒸香辣回锅肉。 之所以和我们常常吃到的回锅肉略有区别,在于旱蒸技巧的特别。肉并非水煮,得先蒸后炒。肉切片偏厚,也很好地保持软糯适中,肥而不腻的口感。 酸菜黑鱼片的分量很大,味道中规中矩。 酸菜不够酸,粉丝不够细软,其他,没有特别的记忆点,吃了个寂寞。 香菇和肥肠双爱好者,看到菜单上的香菇肥肠,眼睛就流口水。 看见菜品的配料表中,还有藕片,不能吃辣的他,特别要求辣味减半,也要点。 装盛的器皿很古代,上面有图案纹饰,还有蜡烛持续加热。肥肠有劲道的同时,边缘和最外面一层,又有点脆的口感。 很喜欢他们的肥肠,大块且干净,一口一个很过瘾。香菇不多,用的是干香菇,香味更加醇厚。藕片炒得也很合适,是介于脆和软之间的半生,油腻之余,满口清爽。 蔬菜豆腐汤,16元一份,价格不贵,制作得过于潦草,就是清汤寡水。如果只要6元, winwin甚至都不乐意。就我们点的这些家常菜而言,这是一家味道中规中矩的川菜馆子,没有特别的惊艳。成都毕竟是美食之都,好吃的太多了。 白婵说,如果把这样一家川菜店放在上海,那应该会很受欢迎,上海好吃的四川美食,太少了。 只点家常菜,人均50元的价格,陈麻婆豆腐其实比很多普通餐馆都更实惠。如果成都人有什么要再次来的理由,那多半是环境很好+菜品性价比高。 除了以“春熙坊”命名的大厅,还有“宽窄巷子”,亭台楼阁,甚至照壁也搬了进来。这个角度,看起来甚至像一张古代的床。 鸟笼悬挂,对联张贴,陈麻婆豆腐的装潢,都很有成都传统的味道。游客在用餐的时候,大概都会忍不住打卡拍小视频,你看,我坐在宽窄巷子,吃到了麻婆豆腐。 如果现在日本人再到中国拍美食节目,再拍陈麻婆豆腐,大概也会惊叹这家老店如今的规模,不再称其“是过百年的老铺”。 那时候的麻婆豆腐,还是典型路边小店画风。 大锅大灶,似没搬家以前的明婷和雨田。这边起锅,花椒需根据口味的轻重,自主添加,售价0.33元,扑面而来的接地气。 多年前,成都外北万福桥边,店主陈春富的妻子大概也不会想到,凭借自己的经营,硬是将一道豆腐发扬光大为川菜中的经典。 这是外国人心中零差评的“MapoTofu”,餐馆内,还会循环想起马克西姆的钢琴曲,班得瑞的轻音乐。再饮一壶圆桌正中间的菊花茶,都是时代的眼泪。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huihuisuana.com/hhsgx/11018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这种草碰见要小心,长相似艾草,作用却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