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柳青关于腰痛的读书笔记2
从腰痛管窥医学之读书笔记 一、《黄帝内经》中关于腰疼的论述 1、“足太阳脉令人腰痛,引项脊尻背如重状,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,春无见血。” 解释如下:足太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,疼痛时牵引项脊尻(臀部)背,好象担负着沉重的东西一样,治疗时应刺其合穴委中,即在(委中穴)处刺出其恶血。若在春季不要刺出其血。 2、“少阳令人腰痛,如以针刺其皮中,循循然不可以俯仰,不可以顾,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,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,夏无见血。” 解释如下:足少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,痛如用针刺于皮肤中,逐渐加重不能前后俯仰,并且不能左右回顾。治疗时应刺足少阳经成骨的起点出血,成骨即膝外侧高骨突起处(阳陵泉),若在夏季则不要刺出其血。 3、“阳明令人腰痛,不可以顾,顾如有见者,善悲,刺阳明于胫前三痏,上下和之出血,秋无见血。” 解释如下:足阳明经脉发病而使人腰痛,颈项不能转动回顾,如果回顾则神乱目花,犹如妄见怪异,并且容易悲伤,治疗时应刺足阳明经在胫骨前的(足三里穴)三次,并配合(上巨虚)、(下巨虚穴)刺出其血,秋季则不要刺出其血。 4、“足少阴令人腰痛,痛引脊内廉,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,春无见血,出血太多,不可复也。” 解释如下:足少阴脉发病使人腰痛,痛时牵引到脊骨的内侧,治疗时应刺足少阴经在内踝上的(复溜穴)两次,若在春季则不要刺出其血。如果出血太多,就会导致肾气损伤而不易恢复。 5、“厥阴之脉,令人腰痛,腰中如张弓弩弦,刺厥阴之脉,在腿踵鱼腹之外,循之累累然,乃刺之,其病令人善言,默默然不慧,刺之三痏。” 解释如下:足厥阴经脉发病使人腰痛,腰部强急如新张的弓弩弦一样,治疗时应刺厥阴的经脉,其部位在腿肚和足根之间鱼腹之外的(蠡沟穴)处,摸之有成片不平的结节者,就用针刺之,如果病人多言语或沉默抑郁不爽,可以针刺三次。 6、“解脉令人腰痛,痛引肩,目目巟目巟然,时遗溲,刺解脉,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,血变而止。解脉令腰痛如引带,常如折腰状,善恐;刺解脉,在郄中结络如黍米,刺之血射以黑,见赤血而已。” 解释如下:《类经》中言解脉者,谓太阳支脉,从腰中下挟脊,贯臀入腘中者也,故其痛如引带、如折腰也。太阳之脉络肾,肾志恐,故善恐。中,即(委中穴)也。解脉发病使人腰痛,常好象腰部被折断一样,痛时会牵引到肩部,眼睛视物不清,时常遗尿,并且时常有恐惧的感觉治疗时应取解脉在膝后大筋分肉间(委中穴)外侧的(委阳穴)处,治疗时应刺解脉,在委中有络脉结滞如黍米者,刺之则有黑色血液射出,等到血色变红时即停止。 何柳青按语:这种经络辩证,我用得不多,文中提到的穴位我倒是经常使用。经文中采用刺络出血,我倒是用得很多,除了上文提到的穴位,我还常常在腰痛局部刺络拔罐,止痛效果颇佳。 石仰山治疗腰痛的经验 石氏伤科乃我国骨伤科一大流派,相传甚久,闻名遐迩。今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石抑山教授,在继承祖传经验的同时,又博采百家之长,进一步开拓、创新、丰富、发展了石氏伤科学术思想。尤其是在他四十余年的伤科临床理伤治痛方面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而其内治腰痛,只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,体现其流派的某些特点。 一审因论治与腰痛立法 审因论治就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,也就是运用整体观点,分析疾病的症状、休症来推究病因,从而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。石仰山先生认为腰痛立法,首先要明确腰痛所发生的原因,然后才能够“审因论治,辨证立法”。他说腰痛的原因历代医家都曾有过阐述。 从藏腑关系而言,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云:“腰者,肾之府,转播不能,肾将惫矣。”说明肾虚腰痛的特点。 从经脉关系而论,足厥阴肝经、足少阴肾经入腰,足太阳膀胱经、督脉抵腰。如《医灯续焰》(清·王绍隆)日:“腰痛者,足之六经病也。足三阳从头走足,足三阴从足入腹,各经受邪,则随各经之所过者为痛,与头心为痛之义略同,而手之六经不与焉,以手经不至于腰也。” 巢氏《诸病源候总论》(隋·巢元方)把腰痛病证之因概括为五个方面:“一日少阴,少阴肾也,.....阳气伤,是以腰痛,二日风痹,风寒著腰是以痛;三日肾虚,役用伤肾是以痛,四日暨腰堕坠,伤腰是以痛;五日寝卧湿地是以痛。” 《证治准绳》(明·王肯堂)认为腰痛之因“有风、有湿、有寒,有热、有挫闪、有瘀血、有滞气、有痰积,皆标也,肾虚其本也。” 《景岳全书》(明·张介宾)对腰痛进行了全面论述,指出“盖此证有表里虚实寒热之异。”并精辟地分析说:“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,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,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,逊诸热而痛或喜寒而恶热者热也,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,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,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,当辨其所因而治之。”又说:“腰为肾之府,肾与膀胱为表里,故在经则属太阳,在藏则属肾气,而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。” 石仰山先生博采各家之长,依据其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,将腰痛之因概括为三类四型。三类即损伤类腰痛、外感类腰痛与内伤类腰痛。四型即一为:气血瘀滞型,二为:风寒闭塞型,三为:痰湿互阻型,四为:肾气亏损型。立法则依据祖国医学整体观念、辨证特点,对不同类型腰痛,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。 二配方用药,强调辨证 先生配方用药素以强调辨证为常,他常说:用药之妙,如将用兵,兵不在多,独选其能,药不贵繁,惟取其效,辨证用药,必不可少。 1.行气止痛,活血祛瘀 气滞血瘀型腰痛,常运用此法,主症腰部痛胀,痛处拒按,转侧俯仰不利,局部可伴有肿胀等症。代表方为其腰痛二号验方。先生认为凡跌打挫闪,损伤腰部或腰之附近经络,使恶血留于经脉之中即发生腰痛,并可使肾之真气受损。先生说:一切损伤的病理变化无不与气血相关。故对此类腰痛,主张从气血立论治之,提出宜气血兼顾,以气为主,以血为先的治疗原则。正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(清·沈金鳌)中所说“忽然跌,忽然闪挫,必气为之震,震则激,激则壅,壅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凝聚一处,是气失其所以为气矣。气运于血,血本随气以周流,气凝则血亦凝矣。《素问.刺腰痛篇》云:少阳令人腰痛,如以针刺其皮中,循循然不可以挽仰,不可以顾。厥阴之脉令人腰痛,腰中如张弓弩弦。因足厥阴肝经入于肾,所以先生从气血的从属关系着手,取调肝之气血的金铃子散之意方中用川楝子、香附、青陈皮理气,气行则血行,当归、元胡、桃仁、丹参等活血化瘀,配以制草乌通畅太阳督脉阳气,以助行气活血,狗脊、桑寄生以固真气之损。白芥子的运用,为其用药之妙,因气滞血瘀,肾气不利,可能会引起津气凝聚不畅,与气血相互结滞,白芥子不但能够通导行气,更能开结宣滞,从而增强了治疗效力。这充分体现了石氏理伤内治气血兼顾,以气为主是常法、以血为先是变法韵基本原则. 2.温通散寒,祛风止痛 风寒闭塞型腰痛,常运用此法,主症腰部疼痛板滞,遇寒则甚,活动牵制等症。代表方为其腰痛一号验方。《素问.刺腰痛篇》日:“足太阳脉,令人腰痛,引项脊,尻背如重状。”先生说,“太阳经脉有敷畅阳气的作用,其气向外,故主表而又主开。太阳之脉上达风府,下抵腰肾,有赖于肾督之阳气。〈灵枢·本藏篇〉云:“肾合三焦膀扰,三焦膀胱者,腠理毫毛其应。”说明其具备人体水脏,水腑、水道的气化功能,敷布津气,充养体表,起到既滋润而又温煦的双重作用。先生认为:若人体肾气不足,营卫又虚,风寒之邪最易侵袭太阳经脉,导致其经脉闭塞,便会引起腰痛之证。故先生用药取太阳伤寒主方麻黄汤之意,用麻黄辛温,发散风寒,开启腠理,桂枝通阳解肌,助麻黄之力。又取麻黄跗子细辛汤之理,用制川草乌易附子,以温少阴之经,引太阳督脉之阳气。用肾经表药之细辛,辅佐其间,从里及外,以祛逐风寒之邪。风为百病之长,寒主收敛,风寒凝滞,则经脉闭阻,血气不行,故用通行十二经脉之威灵仙、辛散之白芷、通络之 地龙等引敞之。用红花、泽漆等活血通利之。并辅以青陈皮行气血,狗脊固其肾,从而达到温通散寒、通络止痛之功。这充分体现了石氏伤科理伤治痛,注重兼邪的又一基本原则。 3.播痰利湿,通络息囊 痰湿互阻型腰痛,常运用此法,主症腰部酸痛延绵沉着,遇气候变化而增剧,可伴布肌肤麻木或不仁等症。代表方为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之。先生认为此类腰痛主要是由于痰湿互阻经络,气血浊逆不行所致。正如李时珍所言。痰涎入于经络,则麻木疼痛”。方中牛蒡子祛痰消肿,通舒十二经络。《本草备》曰:“散结除风....利腰膝凝滞之气。”僵蚕化痰散结,为厥阴肝经之药。《本草思辨录》日:“治湿胜之风痰。”二味合用,宣滞破结,善搜筋络之顽痰湿邪,是为主药,助以秦艽之寒,独活之辛温,和血舒筋,通达周身,透达阳明,疏利少阴,更伍用白芷之辛温,芳香通窍,活血破瘀,化湿排脓而生新;半夏之辛温,燥湿化痰,消痞散肿而和胃。复使以白蒺藜之辛温,疏肝风,行气血且散瘀结。桑枝功能养筋透络,祛风湿而利关节。全方豁痰祛湿、通络散结而宣达气血,通利关节。先生说痰湿腰痛又有标本之分,正如《景岳全书》(明·张景岳》所言“夫痰即水也,其本在肾,其标在脾。”又说“盖脾主湿,湿动则为痰,肾主水,水泛亦为痰。故痰之化无不在脾,而痰之本无不在肾”。因此先生在运用牛蒡子汤治痰湿互阻型腰痛时,配方用药常兼顾其脾肾,合石氏调中保元汤、腰痛三号验方加减治之,意在脾肾兼顾、标本同诒。 4.温肾补虚,固腰息痛 肾气亏损型腰痛,常运用此法,主症腰部隐隐作痛,腰膝酸软,喜按喜揉,遇劳更甚,经常反复发作。代表方为其腰痛三号验方。先生认为该类腰痛其病程均较长,肾之本必虚,是由于腰部损伤后治疗不及时、不彻底,导致症情缠绵,腰痛反复发作,即所谓病及肾也是。正如《景岳全书》(明·张介宾)谓“腰者肾之外候,一身所持以转移开合者也,盖诸脉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背,肾气一虚,腰必痛矣。”先生说:“腰为肾之府,是精气所藏的地方。假如久病使肾之精气亏虚,失其所藏之本,使会产生腰痛之疾。治疗上先生则以温肾补虚,固腰息痛之法。方中菟丝子、补骨脂、仙灵脾温肾补其精气,生熟地、山萸肉滋补肾之阴血,温润结合其意在温通、阴中求阳。杜仲、狗脊、桑寄生健筋壮骨、固腰,以益养肾之气血,当归养肝之血以生肾中之阴(肝肾同源关系)。青陈皮行气和血健脾胃,独活通行少阴督脉,以助气化为引药。全方用药把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辨证地统一了起来,其意在治病必求于本。 三要诀有四 石氏运用其法,配方用药,验于临床,均获良效,其诀有如下四要。 其要之一:气血兼顾,以气为主,以血为先。其气滞血瘀型腰痛内治,具体体现了以气为主是气血兼顾之常法,以血为先是气血兼顾之变法之要则。 其要之二:注重兼邪的治疗,治伤毋忘风寒痰湿的诊治。其风寒闭塞、痰湿互阻之腰痛的内治之法就体现了这一要则。 其要之三:脾肾兼顾、标本同治,治病必求于本。其痰湿互阻、肾气亏损型腰痛的治疗,乃是其内治之要则。 其要之四:突出通字,以通为治,以治而通。其行气止痛、活血祛瘀,通畅脉络,通也;其温通散寒、祛风止痛以通畅太督,通电;其豁痰利湿、通络息痛以舒通经脉,通也;其温肾补虚、固腰息痛以温煦通督,亦通也。 四、附方组成 1.损腰汤(石筱山,石幼山经验方) 组成:当归须、制香附、杜仲、青皮、陈皮、狗脊、川楝子、玄胡、大茴香、桃仁、桑寄生。 2.固腰汤(石筱山,石幼山经验方) 组成;当归、杜仲、狗脊、川断、补骨脂、独活,川芎、制草乌、泽兰、牛膝、磁石。 3.地龙汤(石筱山、石幼山经验方) 组成;地龙、当归、杜仲、续断、独活、香附、川芎、桃仁、制军、甘草。 4.调中保元汤(石筱山、石幼山经验方) 组成:潞党参、大黄芪、甜冬术、大熟地、淮山药、炙萸肉、补骨脂、枸杞子、川断、炙龟板、鹿角胶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。 5.牛蒡子汤(石筱山、石幼山经验方) 组成;牛蒡、僵蚕、白蒺藜、独活、秦荒、白芷、半夏、桑枝。 6.腰痛一号验方(石仰山、石鉴玉经验方)风寒闭塞型 组成:麻黄、桂枝、细辛、白芷、威灵仙、广地龙、红花、泽漆、青陈皮、狗脊、制川军等。 7.腰痛二号验方(石仰山、石鉴玉经验方)气滞血瘀型 组成:川楝子、香附、青陈皮、玄胡、当归、桃仁、丹参、白芥子、制草乌、桑寄生、狗脊等。 8.腰痛三号验方(石仰山、石鉴玉经验方)肾气亏损型 组成:生熟地、杜仲,菟丝子、仙灵脾、补骨脂、山萸肉、独活、桑奇生、当归、狗脊、青陈皮等。 何柳青按语:我在第一篇腰痛的文章中介绍了鹿角利腰汤,真是喜爱的不得了,在此不再重复论述。石老从三类四型辩证腰痛,提纲挈领,用药亦颇有特色。 中医外用药治腰痛中医认为,腰痛的病因通常可分为4种:一是寒湿腰痛,患者初起感觉腰部酸痛,转侧不利,渐渐加重,虽静卧痛亦不减,遇阴雨天疼痛更甚;二是肾虚腰痛,患者常有腰膝无力,遇劳则痛,卧床休息则减;三是腰部劳损,病因为腰部长期劳累或骨骼畸形引起的慢性损伤,亦可由扭伤恢复不全或多次扭伤引起,表现为持续性腰部酸痛。如为腰肌劳损,常因肌肉痉挛而感到腰部有僵硬感,疼痛时轻时重,劳累时加剧,且与气候变化有关;四是腰部扭伤,起病突然,有外伤史,伤后局部有明显压痛,常根据压痛点确定扭伤的部位。 这里,向广大读者推荐几种中药外治腰痛的办法,有需要的可辨证使用。 (一)湿敷法 方一取吴茱萸、黑附子、肉桂、干姜、川芎、苍术、羌活、独活、威灵仙、土元、全虫、冰片各10克,细辛6克,红花15克,皂角9克,川椒30克。将上述药物烘干,研为细末、过筛,取生姜汁或酒调成膏状敷于患处。本方善治风、寒、湿三气所致关节痛。 方二取丝瓜籽适量,研为细末,醋调成膏状,敷命门穴(背后两肾之间,在第二腰椎棘突下,与肚脐相对的位置),上用塑料薄膜和纱布覆盖,胶布固定,每日换药1次。本方适用于湿热腰痛。 (二)熨敷法(火疗) 取荆芥、防风、秦艽、丁香、肉桂、乳香、没药及胡椒各等量,共研细末。治疗时将药粉撒在患处皮肤上,取白布2~3块(醋浸)盖于药末上。再用20毫升注射器吸取95%酒精喷洒在白布上,然后点燃,并不断喷洒酒精,待患者感觉烫时吹熄,略凉后再度点燃(初次熨敷时不要太热,用此法应注意防烫伤)。反复4~5次即可结束1次治疗,一般可隔日进行,亦可每日进行。10天1个疗程,停5天,继续下1疗程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腰扭伤、慢性腰劳损。也可适用关节扭伤、肌肉风湿病、骨折及脱臼的功能恢复阶段等。 (三)药酒拍打法 取桑寄生、杜仲、狗脊、川断、白花蛇、梧桐花、木香、当归、元胡、乳香及没药各等份,浸于45~70度白酒中,每日搅拌,半月后使用。用时在患处蘸上药酒,拍打腰部。每日1~2次,每次15分钟,本方对外伤性腰痛、腰肌劳损及风寒湿痹所致的腰痛均有较好的疗效。 (四)膏药 取伤湿止痛膏、麝香追风膏等,使用前将患处皮肤洗净擦干,贴于患处即可。贴的范围略超过病痛区域。如是固态的膏药,如狗皮膏、万应膏、损伤风湿膏等,先行烘烤,烊化后再贴于患处。有些软膏,如温经痛络膏、舒经活络膏、伸筋膏等糊状物,用时直接涂布于皮肤上,以看不见痛处皮肤为度,外加纱布并包扎,按使用说明或医嘱定时更换。 值得注意的是,局部皮肤有创口、发生感染或有皮肤病的患者禁忌贴膏药。含有麝香之类药物的膏药,对怀孕有影响,孕妇不宜使用。 何柳青按语:对一些西医已经诊断明确的腰痛,尤其是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的,还是有可能是误诊。腰痛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疾病,就是从功能解剖角度来说,腹肌与腰肌形成一个“气囊”,腹肌没有力量肯定导致腰部肌肉更紧张来维持稳定性。臀大肌、腘绳肌和腓肠肌等后表链紧张肯定会导致屈髋不利,腰在往前弯腰时势必加大弧度来代偿。表层的背阔肌和深层的多裂肌、回旋肌,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,髂腰肌等影响骨盆的运动/位置,都会引起腰痛。关于解剖方面的总结,我另行文专述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huihuisuana.com/hhsyl/9229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焦山碑文之彭玉麟梅花图石碑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