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姜和生姜的区别与药用价值浅析
关于干姜其实有一个典故,清代名医吴鞠经常将一块干姜用小绢袋盛装佩带身上,称佩姜,以避瘟疫邪气。一天,他在郊外遇见一村妇面白昏倒,守候一旁的丈夫顿足捶胸。问原因,知妇人连日泄泻。吴鞠通诊其脉舌,为寒湿泄泻虚脱日晒晕厥,便取佩姜嘱其夫速煎送来,即于树荫处为之点穴揉按。村妇服姜汤后四肢渐转温暖,目睁神复。干姜和生姜来源于同一个植物,而且还是同一个入药部位,都是它的根茎,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药。生姜晒干了就变成干姜了吗? 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。生姜直接晒干应当称为“干生姜”,严格来说干姜与干生姜并不相同。干姜应为老姜晒干而成,但现在生姜栽培,多为春天种植,夏天采集,若是老姜则应当在春天种,冬季收,栽种约一年时间,尤其到了冬季封藏之时,姜块气味充足。 同时陶弘景有言:蜀中有好姜,荆州姜亦好,但俱不能作干姜。 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干姜以母姜造之以白净结实者为良,母姜药性辛烈药性最好,非食用调料之菜姜也。 所以干姜和干生姜为两种不同的品种,区别如下: 一、栽培和管理不同生姜在栽培过程中,要不断培土把它掩埋住,生姜属于茎,茎有趋光性,不断朝上生长,所以生姜根茎非常的长,里面纤维很少、很嫩、很脆。 干姜栽培过程中不培土,直接把茎块暴露在土表,已经见光了,所以不需要拼命的外在增长了,所以内在成分不断累积。 生姜长的比较快,内在的一些成分累积不够,所以晒干之后非常轻,表面皱缩;而干姜因为内在成分很丰富,晒干之后基本不皱缩,体积不怎么减少,质地非常沉重。 二、化学成分不同现代研究发现,生姜和干姜化学成分不太相同,并且相同成分的比例也不一样,所以干姜和生姜功效有明显差异。 所以我们可得出结论,干姜并不是生姜缩水之后而成的,二者有不同的物质基础。 三、功效不同生姜是温性的,为解表药,主要用于发散风寒、风寒感冒。 干姜是热性的,为温里药,作用部位在里,在脾胃,凡是脾胃有寒的,不管寒实证还是虚寒证,也不管表现为疼痛、胀满、食欲降低、消化不良、腹泻、恶心呕吐都可以用,干姜是百搭药,恶心呕吐突出了,可以配伍止呕药,疼痛突出了,配伍止痛药。 同时干姜有三大功效: 1、温中散寒。中药干姜辛热燥烈,主入脾、胃经,能祛脾胃寒邪,助脾胃阳气,为健运脾阳,温中散寒的要药。凡脾胃寒证,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,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均适用,可单用研末,水饮或温酒调服。若寒入脾胃,脘腹冷痛、呕吐泄泻。可与高良姜同用,即二姜丸。若脾胃虚寒,运化失职,腹痛吐泻者,又常与人参、白术等同用,如理中丸。 2、回阳通脉。中药干姜辛热无毒,入心、脾经,能通心助阳以复脉,温脾暖心以回厥,常以附子相须为用,可增强回阳救逆之功,并可减低附子的毒性,如四逆汤。 3、温肺化饮。中药干姜入肺经。能温肺散寒、燥湿化痰。用治寒邪犯肺,内有伏饮,咳嗽气喘、痰多清稀等寒饮咳喘之证,常与细辛、五味子等同用,如小青龙汤。 在冬季新冠肺炎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之际,我们急需提高自身免疫力。 河南省医院就采用《伤寒论》中能够温中健脾益气的甘草干姜汤来提升医护人员的免疫力,成效显着。疫情期间服用甘草干姜汤,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。正所谓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干姜能很好地帮助人体提升免疫抗病毒。 而用干姜入药制成的单方制剂中,道地取材尤为可贵。例如九鼎锐创牌姜颗粒,它所选用的是产自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的地道小黄姜,巴马森林覆盖率高、河流冲刷及海拔高等原因,使得巴马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到个至个,当地的空气十分清新宜人,被称为“天然氧吧”。这里出产的小黄姜,有“药中黄金”之称,个大皮薄,丝少味浓,是干姜中的上品。●优瑙康态,您的免疫健康卫士! ●“姜”御百邪——入肴增其味,入药成百家良方 ●彝心康胶囊:解决6大心脑血管问题! ●蒲地蓝消炎片:纯中药抗生素,清热解毒,抗菌消炎,有效更安全 扫码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huihuisuana.com/hhsxf/10084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医院6月11日疫苗接种的通
- 下一篇文章: 请务必牢记这个名字,很多中草药含有它,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