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辛,其根状茎直立或横走,直径2~3毫米,有多条须根,叶通常2枚,地二生火,天八成之,对应五行之火,所以药用根一般在二、八月采收较好。《名医别录》云:“生华阴山谷,二月、八月采根阴干。”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,先端渐尖或急尖;基部深心形,也提示本品通于心火,属于阳性药物。

物性之成,要么同性熏染,要么相反相成,细辛生于海拔~米林下阴湿腐植土中,尤其东北寒凉地带,多阴冷寒湿的环境利于细辛辛温之性的生成,所以一般辽细辛等作为道地药材。

细辛因其根细、味辛,故得名。根细密、色灰黄、叶色绿,味辛辣麻舌。性温,有小毒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根形细密,具有细微密集而较强的摄阴化阳能力,辛散而温通,可祛风,散寒,温肺、行水,开窍。治风寒湿邪郁闭所致的风寒头痛,鼻渊,齿痛,痰饮咳逆,风湿痹痛等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其列为上品。“主咳逆,头痛脑动,百节拘挛,风湿痹痛,死肌。明目,利九窍。"

细辛有小毒,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,细辛作散末内服不可过钱(3g),入汤剂可不拘泥于此而影响药效,一般可用到10~15g。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,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大大下降,不足以引起中毒。黄樟醚对肾脏有一定毒性,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。黄樟醚有致癌性,所以细辛不能常用久用。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容易出现口唇、舌尖、趾指发麻感,停药后可以恢复。

经典用方:

1、麻黄细辛附子汤《伤寒论》。

麻黄(去节)6克(二两);细辛6克(二两);附子(炮,去皮,破八片)15克(一枚)。

方中,麻黄发汗解表,附子温经助阳,细辛通彻表里,助麻黄发汗解表,协附子内散阴寒。故适用于素体阳虚,复感风寒之证。

2、温肺粥:五味子9克,干姜9克,细辛3克,大米克。

做法:将三味中药洗净,用干净的纱布包好。大米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,再放入用沙布包好的中药,同煮成粥。将粥中的纱布包去掉,分早晚两次食粥。

养生功效:温肺止咳化痰。适用于素体阳虚有湿邪,易感受风寒而引起咳嗽气喘,痰色稀白者。

道明中医,助您健康,长按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huihuisuana.com/hhstp/97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