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名画赏析梅花弄清影扬无咎梅花图
扬无咎是有骨气的人,他是江西清江县人,字补之,号逃禅老人、清夷长者。宋高宗(—)事因不满权臣秦桧,而多次拒绝做官,这侧面说明他的品格如梅花一样,不因权贵而媚谄。扬无哲能书善词,不仅是当时的著名词人,还极工书法,楷书学唐代欧阳询,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。因此,他精绘画,擅长用水墨写梅竹、松石、水仙,尤以墨梅著称。论者称他的墨梅宗法仲仁,能“得其韵度之清丽”。 《梅花图》之一 南宋扬无咎 纸本墨笔 纵27.2厘米,横.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咎的《梅花图》纯以水墨绘制,画面分四段画梅,自题跋语:“范瑞伯要予画梅四枝,一未开,一欲开,一盛开,一将残。”全幅以书入画,飞白写干,篆意成枝,笔轻意简,遂使画面简洁明快,梅花清淡高远。虽是命题之作,但梅花之清之纯,之柔之韧,还是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是以相信:但能以“书”入画,无论怎样挥洒,笔墨线条都可文气自足,笔简意繁,绘画成就,当不需劳想。是以山东著名画家黑白龙先生曾曰:绘画但求一“写”字,非“写”不能有骨有筋,画面气韵不能沉静端正,又因为“写”字,笔墨表现才能与画家的心性相通,画家的修养功夫才能尽显笔端。 自古以来,欣赏中国画,最重要的是气韵,而气韵之中又尤以清逸为最佳。扬无咎的梅花正是得到了清逸正气,不邪不屈,令人望之如君子端坐,顿时无任何非分之想。以此角度评判,这幅作品几乎可以算得上梅花绘画艺术中的极品了。 《梅花图》之二 然宋徽宗却笑之为“村梅”,后人或有唱和者。究其原因,我想,盖以其简,以其淡,以其野逸之气也。殊不知此其尤可贵者!中国绘画一向以写意为宗,所谓“意”者,又岂仅是绘者个人之意乎?此“意”实“道”也!梅花之“道”于此即如《写意国画四君子》所言:“就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!”故,梅花本是清高纯洁之物,其之所以比德于君子,在于冰清玉洁,傲霜凌雪,枝条恣肆挺拔,凌然有不屈之志,俨然如君子不为世俗所屈,操节自守,自得其乐也!故岂可以富贵之资、脂粉之态求之?求之不得,转诋毁之,惑矣! 昔魏太子子击出行,遇田子方(魏王之师,穷文化人)于道,下车行礼。子方坦然接受,没有一点不自如。子击感觉被忽视,于是,挑衅地提问:“‘富贵者骄人乎?贫贱者骄人乎?’子曰:‘亦贫贱者骄人耳,富贵者安敢骄人!国君而骄人,则失去国,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。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,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。夫士贫贱,言不用,行不合,则纳履而去耳,安往而不得贫贱哉!’”子击恍然领悟,知子方是在劝诫自己,遂向子方表示谢罪。 《梅花图》之三 徽宗就没有这个雅量了!他自诩为文化人,却以精细华丽为艺术之道,崇尚五彩五欲,此亦个人福气,不必厚非。但他却富贵骄人,自以为天才第一,不理解扬无咎的《梅花图》,没有被内含的文化精神所感动,反而嘲笑其为“村梅”,则扬无咎岂村夫哉!骄人之态,跃然纸上!闻当初欲立徽宗为帝时,即有人曰:“端王轻浮,不可大任。”此语真是一语中的。 不过,扬无咎根本不在乎,反而遂以“村夫”自居,又书“奉敕村梅”于作品之上。此乃自嘲,亦其自傲。唯其如此,才可以因秦桧专权而数度拒绝朝廷之征召。这是他的骨气,是中国文人的骨气,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书上说:“君子之道,淡而不厌,简而文,温而理,知远之近,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以入德矣!”扬无咎的梅花,不就是清淡而意旨丰富,简单而变化有致,温和而坚韧挺拔吗?从其书画当中,我们当然可以体会到古来今往历代爱梅花的文人们,如北宋之梅妻鹤子的林如靖,南宋之“零落成泥终不悔,惟有香如故”的陆放翁们,所坚守的那一份纯洁、纯粹的文化情操,这是梅花绘画的真实价值所在啊! 《梅花图》之四 徽宗北狩,凄惨境遇,委屈苟活的结局,从徽宗看不起野逸之气,实则是看不起文化精神那一刻,不就决定了吗?后世君子,于文化精神,岂可不慎焉! 又:徽宗笑扬无咎《梅花图》为“村梅”,当效宋仁宗和柳永的故事,昔宋仁宗以《鹤冲天》词为口实,认为柳永太轻浮,故不准其为官,说:“且去浅斟低唱,何要浮名?”(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卷十六),柳永于是自称“奉旨填词”。然宋仁宗批评柳永轻浮,着眼于人品;徽宗嘲笑扬无咎村夫,看到的是外表,两则故事,看似相同,实则相反:一是贬斥浮华,一是轻视文化;一是注重人品,一是看重外表;一本质,一表相;一节俭,一奢欲,遂使两人境界南辕北辙,结局自然也大不同。 (摘自《云舒浪卷:南宋时期的名画》陈文璟著文化艺术出版社) 请回复:团城品味艺术,探秘国宝关于我们团城艺术tweibo:北京恩祥团城艺术馆(tuanchengart)web: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huihuisuana.com/hhstp/9237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张大千画梅花附带二十张梅花图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